徑山茶
發布日期:2017-05-24
清《徑山采茶歌》有“天子未嘗陽羨茶,百草不敢先開花。不如雙徑回清絕,天然味色留煙霞”,說出來徑山茶的品質之優,徑山寺高僧輩出與日本高僧交往密切,宋(1223)日僧道元登徑山參謁如琰禪師,品茗論禪,后將徑山茶禮、茶儀一并帶回,廣為推廣。日本《茶之文化史》載:“茶道源于茶禮,茶禮源于大宋國的《禪苑清規》,仁治二年(1241)圣一圓師圓爾辨圓從徑山學法回國?!彼?,徑山茶義是中日茶文化交流的始祖和載體,日本茶道文化的發祥地。
徑山,是天目山自西而來的支脈,徑通天目主峰,所以稱為徑山。目前徑山鎮為“浙江省茶葉之鄉”,茶園面積1.33萬畝,年產3000噸以上,徑山茶有代表性的品種有“徑山毛峰”、“徑山龍井”和“徑山玉露”三大名茶系列產品,徑山以丘陵山地為主,山體中上部母質變化及人為活動影響較小,中下部人為耕作和活動影響較大,徑山土壤總體為黃棕壤、紅壤為主,其共同特征是隨母質類型、地形坡度和人為利用的變化,土壤呈復區組合形式分布,是一個生物和非生物組成的復雜綜合體,有集散、轉化、傳遞物質和能量的作用。茶園土地理化性狀是土壤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因素耦合的結果,是土地從環境條件和營養條件二方面供應和協調茶樹生長的能力,以養分指標為例:其土壤有機質、全氮、速氮、速鉀和有效鉀含量按加權平均計算分別為:2.8-3.2%、102-149ppm、5.2-11.0ppm和速鉀68-112ppm。
徑山綠茶以徑山群體種為主栽品種,其基本生物學特征為無性系、灌木型、中葉類、中生種、二倍體,植株相對較為高大,樹枝直立,分枝適中,葉片大部分呈水平狀著生,葉為橢圓形,葉色較綠,葉面微微隆起,葉身略內折,葉緣有微波,葉尖以鈍尖為主,葉齒而中等,葉質稍薄而柔軟。芽葉為鮮綠色,茸毛中等,一芽三葉百芽重41.7克,芽葉的發芽勢和生育力強,生長整齊持嫩性好,一芽一葉的盛期在4月上旬,產量較高。適制綠茶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4.1%,茶多酚21.2%,酚氨接近5,兒茶素總量12.0%,咖啡堿3.4%。
徑山茶屬于烘青綠茶,以采摘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為主,以手工工藝,小鍋殺青攤涼后輕揉為主,色澤翠綠,初烘和文火烘干等工序,品質風格具有獨特之處,據《余杭縣志》記載:“產茶之地,有徑山四壁塢和里塢,出者多佳,至凌霄峰尤不可多得,徑山寺僧采谷雨茗,用小缶貯之以饋人,開山祖欽師曾植茶樹數株,采以供佛,逾年蔓延山谷,其味鮮芳特異,即今徑山茶也?!笨梢娨皇瞧焚|之優,二是源于佛茶,三是產于徑山,擁有1200余年歷史的徑山茶葉,在近幾十年來得到傳承、發展、創新和提升,成為中國綠茶中的佼佼者。徑山茶1979年列為浙江省名茶之一,1985年被農牧漁業部評為全國名茶,獲優質產品金獎,徑山豐富的生物多樣性,優異的生態環境,良好的茶樹品種,精湛的傳統工藝孕育了徑山茶獨特的風格和優秀的品質,徑山茶外形細嫩緊顯毫,色澤翠綠,內質有獨特的板栗香且香氣清鮮高銳持久,滋味鮮醇爽口,湯色嫩綠明亮,葉底嫩勻成朵。
徑山茶具有名優綠茶沖泡的共同特性,一泡香氣濃郁,滋味鮮爽;二泡茶香尚濃郁,但滋味鮮爽度已大不如前了;到三泡時茶的香氣和滋味都趨平淡,所以一般以80℃開火沖泡,以保持徑山茶的嫩綠明亮,滋味鮮爽的品味,而茶葉中的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也能盡可能地沖泡和保持。